曾經有做保險的同學跟我推銷「投資型保單」,因為「聽不懂」加上當時工作不穩定,所以沒買,而是選擇了另一個中途轉行做保險的同事推銷的「儲蓄型保單」。因為才剛出社會沒多久,薪水不多又常換工作,所以保的金額很少,一個月繳不到二千元,要繳15年。三~四年後,撥了通電話給她想多了解一下當初買的這張儲蓄型保單,但她早已離職。當時想換成醫療型保單,因為父母原本幫我保的金額不是很多,於是我找了一家保險經紀公司詢價,順便請她幫我檢閱這張人情儲蓄型保單。她說以利率來說,這張保單利率還不錯,就當是存錢,繼續保吧,解約很不划算,於是我聽從她的建議就沒再去想解約的事了。

二年後,我不幸出車禍(還好是小車禍,不用住院),翻了我父母幫我買的一堆保單中,居然只有一張可以理賠。而我自己買的這張「儲蓄型保單」,因為當初有附加意外醫療險,所以能申請理賠。雖然理賠金額很少,但是和我父母幫我買的那些零零扣扣的保單(保費)相比,這張「儲蓄型保單」的「投資報酬率」卻是出人意料地高啊。當然出意外不是每個人想要的,但沒有人知道何時會碰到,有一點金錢來彌補心情也比較好一點。很感謝這位已經不做保險的同事,當初勸我附加保意外醫療(二百元/年),以及那位保經經紀人的分析,讓我繼續留下這張保單。

再回到投資型保單...陸陸續續都有接到電話推銷這種保單,不知道是我碰到的業務員自己沒做好功課,還是自己太笨聽不懂解說,始終沒答應要買這種保單。二個月前,又接到保險行銷電話,她說她們保險公司今年和新竹某某大學合作,幫老師規劃退休理財就是用投資型保單 (強烈暗示這個保單很好)。他們是採定期定額,學生身份的話一個月扣款三千,社會人士為六千(最低),六年期。我請她email資料讓我看看,看完後再經過她的解說,我個人覺得我非常不適合這張保單。

它是開放很多筆基金讓你自由選擇投資,但是前三年一定賺不到錢的,因為它的「附加費用率」太高了,這是什麼呢?說穿了,就是保險公司把公司的管銷人事費用算到保戶頭上啦,不然這些員工的薪水怎麼來的?他們的服務也是要錢的啊,又不是做慈善事業。除非挑到的基金獲利非常高(100%以上),我粗估,不然前三年不要想賺到錢。那...何必浪費三年的錢玩這張保單呢?那麼會挑基金的話,就自己到銀行或投資公司直接申購就好了,何必透過保險公司再花一筆費用?況且他們並沒有保證期滿利潤率 (如果有保證利潤率的話,可以重新評估考慮!),萬一聽他們的建議挑到不好的基金,又要繳那麼高的附加費用率給他們,那怎麼划算?如果挑到的基金是有賺的,最快也是第四年才能打平,第五~六年才是能真正賺錢的開始,但前題是妳挑到的基金要是有賺錢的,那沒賺錢怎麼辦?從第一年賠到第六年,講白的就是這樣。中途當然可贖回/轉換,但誰保證你挑的下一支就有賺?然後一切又要重頭開始... 

嗯,他們會安慰妳「投資本來就是有風險的」、「沒有穩賺不賠的」、「沒有冒險就不會有機會賺到錢」...這些說法都很對,但回到原始點,這張投資型保單沒讓我們賺到錢,我們又何必付比一般申購/贖回還要高數倍的附加費用給保險公司養人呢?既然投資是自己的事,要不要聽別人的意見挑基金也是自己的事,願賭服輸,該付的基本手續費是一定要付的,又因為利潤損失都在於自己(保險公司並不會承擔部分損失),所以我覺得沒必要支付高額的附加費用。在銀行申購,理專也是會給予建議,但不會收取附加費用。如果聽從建議買某支,一定賺得到「預期利潤率」的話,高附加費用就一點也不高了。不過,那是不可能的事,不管是保險公司、或銀行或投資公司都不能保證。基金的選擇性很多,我倒認為「質重於量」,「挑對」比「可以挑很多支」來得重要,挑到三~五支會賺錢的就叫分散風險了,何必挑到十支?除非投資金額夠大,不然一般六千/月投資金額,買超過五支的話,一支分配到的單位數少得可憐啊。

所以,以我的立場,這種保單真的很不ok啦。如果有中樂透頭彩的話,我才會考慮買這個,就當作有回本是撿到,沒回本算是捧業務的場子作公益。

 

偶然看到這篇文章,覺得這位作者分析地很好,也清楚說明出「投資型保單」的利與弊,讓大家知道哪種人才適合買「投資型保單」(我個人就很不適合...),很值得想買的人參考。

 

 

 

贏家投資心理學:帶你進入股票持續獲利的正向循環  

 

別笑!我是第一本基金投資分析書

 

 

 

誰適合買投資型保單?

作者:李雪雯   |   更新日期:2009/09/29

 

寶玉看到身旁有許多朋友都購買了投資型保單,突然覺得自己似乎也該買一張來「應應景」。只不過她已經買了不少傳統壽險保單,而且覺得保額也足夠了,真的還需要再買一張投資型保單嗎?

簡單來說,結合了保障及投資兩大功能於一身的投資型保單,最適合給那些「只有一份錢,卻同時想完成投資及保險兩大目的」的人使用,特別是初入社會,薪水收入不豐的年輕人,以及以下幾種狀況:

熟男熟女 亦可善用投資型保單一、沒有自制能力,無法定期定額儲蓄的人。因為當保戶不繳保費時,保障會因此失效,所以保單具有較高的「強迫儲蓄」效果。

而根據資料顯示,國人投資共同基金的時間不超過1年(大約只有8個月左右),同時根據台北市投信投顧公會的資料顯示,自2000年以來,會透過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國內基金的人數逐年下降。保戶很容易因為市場的波動,而停止定期定額投資的扣款行為。

對投資型保單的保戶而言,投資型保單的契約附加費用率,都是集中在前面3到5年扣取。保戶持有保單超過5年之後,所繳保費等於是全數進行投資。理論上來說,這段期間的保戶也不會輕易解約,比較符合「長期投資,靠時間複利累積財富」的目標。

二、收入不豐,只有一筆錢用於投資兼儲蓄的人。由於投資型保單是一種結合「投資」與「保障」的商品,對於每個月只有一筆錢,卻想同時「投資+儲蓄」投資的人來,最為適合。

三、擔心購買傳統型保單,保險公司如果倒閉,可能沒有保障的人。投資型保單的投資帳戶與保險公司的一般帳戶分離,保戶不會因為保險公司倒閉,而拿不到這筆投資金額的風險。

四、每月投資金額不多,卻想分散投資標的風險的人。傳統定期定額投資基金,投資人每月的最低投資門檻也要3000~5000元,而且也只選擇一支基金而已。但是透過投資型保單的投資平台,同樣具有3000~5000元的保戶,可以選擇最多12支的各式基金。

特別是想要長期投資的人來說,連結標的數目越多,具有一定的「分散風險」效果,相對就比只能投資一支基金的風險來得低。

五、一年內轉換投資標的大於1次,但小於5次的人。傳統投資共同基金,在進行基金轉換時,都要收取一定的轉換手續費;但是投資型保單普遍有「一年內轉換4次免費」的設計。

不過事實上,就算超過5次,每次所付的費用也不過是500元,對於投資金額大的人來說,手續費也會比單純投資基金要來得低。

六、身體健康狀況較差,無法購買到足額傳統壽險保單的人。這是因為保戶的保障金額多寡,完全與保單帳戶價值息息相關。

所以,如果是以「保額等於投保金額或保單價值較高」的甲型保單為例,當投資型保單的投資績效優異,保單帳戶價值超過100萬元時,保戶未來的100萬元保障,完全都是自行投資的結果,保險公司等於是沒有任何風險。

也因為這個因素,當保戶在購買投資型保單時,保險公司在核保上,都會比傳統壽險要來得寬鬆得多。

投資搶短者 不適合投資型保單只不過,投資型保險並不是萬靈丹,有適合購買投資型保單的人,那就一定有不適合的對象。基本上來說,不論是想搶短線,或是保障沒有購買充足的人,都不是不適合購買投資型保單的對象。

此外,具有以下幾種特性的人,也不適合購買投資型保單:

一、年紀大的人。這是因為投資型保單是採取「自然費率」,保費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急速提高。特別是購買「身故保障是保額+保單價值」的乙型保單保戶,高額的危險保費會吃掉保單帳戶內的價值。

二、非常保守,希望保障固定的人。投資型保單雖然具有「保障兼投資」的功能,但是凡是理財工具都有風險,再加上發行此類商品的都是保險公司,無形中會讓許多人輕易地忽略了它的風險。

事實上,投資型保單只適合那些「想要有穩定的報酬率,但可以接受一些風險」的人。舉例來說,屬性非常保守,而想要籌措子女教育基金的父母,應該百分之百考慮存銀行定存,或是儲蓄保險,而不是購買變額萬能壽險;至於投資屬性非常積極的父母,則比較適合以「定時定額投資基金」的方式,幫子女籌措退休金。

投資型保單將「投資選擇權」轉移給保戶的同時,卻也同時將「投資風險」送給保戶。因為保戶所持有的保單,不再具有像傳統保單那樣的「固定報酬(預定利率)」,更重要的是:必須承擔可能的損失。

三、想短線操作的人。特別是投資型保單前幾年的附加費用率高,保戶前幾年就解約的損失非常高。

儘管2007年10月1日之後的新制規定,投資型保單第一年的附加費用率,不得超過60%。但是,不少非適用新制的舊保單,第一年的附加費用率高達100%,第二年也有50%~60%左右,保戶解約相當不利。

四、不知道自己的需求,也不知道商品是否適合自己,又弄不懂投資型保單內容的人。基本上,這種人應該去買傳統的壽險,而不是內容複雜又多變的投資型保單。

【本文作者李雪雯為Yahoo!奇摩理財專欄作家】

 

買股票新手自學:step-by-step教你買股致富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投資型保單 投資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uej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